近日,極兔正式敲鐘港交所,開盤價為每股12港元,總市值1057.46億港元。當天截至收盤累計漲幅0.67%,報收12.08港元。
截至目前,極兔總市值雖略有下滑,但仍高達1050.41億港元。相比在港交所上市的中通物流、京東物流、圓通國際快遞、安能物流等企業的市值,極兔名列前茅。
坐擁千億市值,這份殊榮或許正來自于市場對極兔的認可。極兔自印度尼西亞起家,在東南亞市場市占率排名第一,2020年進入國內市場后,迅速在一片紅海中攻下了自己的領地。如今,極兔正式上市港交所,也隨之步入了新的階段。
極兔加速開啟新征程
自2020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,極兔僅用時一年日均單量就突破了千萬,隨即又在今年10月成功登陸港交所??v觀其整個發展歷程,極兔從2015年公司成立到上市只用了8年,從交表到掛牌只用了近4個月。
相比國內快遞行業其他同行,極兔此次成功登陸資本市場,刷新了以往快遞同行的用時記錄,甚至被外界稱之為“極兔速度”。
而極兔的上市速度背后隱藏著其更大的“野心”。極兔招股書中披露的信息顯示,按2022年包裹量計算,極兔在東南亞業務量超25億件,市場份額達22.5%。同時,2020-2023年復合增長率為47.6%。
拿下東南亞市場近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后,極兔轉戰中國市場,2021年,極兔斥資68億元收購百世集團國內快遞業務,并借此進入國內民營快遞行業第一梯隊。
同一時間節點,極兔實現日均單量突破2000萬件,成功打響“入場國內的第一槍”。隨后在2023年5月,極兔再次出手將順豐旗下的經濟件業務版塊收入囊中,業務布局進一步夯實。
但回過頭來看,看似一切順利的背后,極兔卻一直在披荊斬棘。2020年,極兔計劃進入國內市場,當時的國內電商已經非常內卷。順豐、京東和四通一達的市場格局已然成熟。
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,2021年,中通快遞業務量占市場份額超20%;其次是韻達股份和圓通速遞,市場份額均超15%;上述三家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合計超過50%。
由于市場格局已然成熟,后來者的極兔若想要進入市場,短期內拿出無法替代的優勢難度更大,再加上快遞行業本身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,行業壁壘并不高,所以更直接有效的辦法或許只有“忍痛割愛”。
最終,進入國內市場的極兔也還是依靠收購、價格戰等方式撕開了一條口子。資質和基礎設施方面,極兔一步到位,極兔通過收購上海龍邦快遞,順利取得了經營資質以及快遞網絡。
眾所周知,電商與物流之間“一榮共榮”的關系,物流離不開電商平臺提供穩定貨源的運輸與派送。極兔作為行業的后來者,也在各大電商平臺中找到了切入口。
那么極兔就必須尋找價位和自身屬性最匹配的電商平臺,對此,極兔的選擇是與拼多多“牽手”。據了解,極兔與拼多多合作期間,拼多多平臺上超90%的包裹都由極兔運輸,數量相當可觀。
自此,極兔的發展趨勢一發不可收拾。彼時,順豐推出“特惠電商件”服務,將電商件的單票成本降低到了5至8元。正面迎接挑戰的極兔更卷,一度將票單價定在了1元,最低時極兔還將價格達到0.8元包郵全國。
快遞行業的同僚們,一邊在思考如何保住地盤,一邊也在尋找方法搶奪所剩不多的市場。價格戰成了統一共識,平均票單價急轉直下,從2010年的24.57元降至2022年的9.6元。
對比來看,2022年,極兔平均單票收入2.48元,同一時期,圓通為2.59元,韻達為2.55元,申通為2.52元,極兔處于最低水平。而在2020年、2021年時,極兔的平均單票收入更低,分別為1.68元,2021年為1.90元。
然而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在這場“瘋狂內卷”的競賽中,極兔仍舊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,盈利金額為3917萬美元。如今,繼中通快遞、京東物流接連上市港股后,極兔也成功上市開啟自己的新征程。
服務加速,極兔能否越過“山丘”?
長期來看,國內快遞行業的競爭壁壘并不高,不同企業提供的服務大體相近,致使快遞行業依舊停留在“無限競價”的洪流中。
但隨著2021年7月,市場監管總局出臺《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(修訂征求意見稿)》,“低價傾銷、排擠競爭對手”等現象被徹底杜絕。
價格戰的“洪流”戛然而止,與此同時服務質量上的問題“浮出水面”。據悉,2022年快遞行業整體的服務滿意度得分為83.4分,同比微降0.3分。
從公眾滿意度評分標準來看,主要分為受理服務、攬收服務、售后服務、投遞服務、信息服務五個維度,其中售后服務得分最低為74.5分,投遞服務、信息服務同比出現下降。
如今,價格戰告一段落,提高經營效率、優化服務再度成為快遞行業的重點。這對于各大快遞企業來說,無疑是一場持久戰,對于極兔更是。
一方面,極兔前期通過以價換量獲取的國內市場,其主營電商件以中低端為主,單票收入上增幅空間有限。因此,極兔更應該將服務質量作為突破口,目前極兔在時效性、快遞運輸量上的表現較為穩定,也為極兔積攢了良好的品牌聲譽和穩定的渠道資源。
據國家郵政局消息,在快遞企業全程時限方面,極兔與順豐速運、中通快遞、韻達速遞、圓通速遞、申通快遞、京東快遞等多數同行屬于同一梯隊,時限介于48-60小時(含60小時)之間。
合作的電商平臺方面,極兔原本就“霸榜”拼多多,今年3月,極兔順利拿下京東平臺,成為京東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,同時還先后接軌淘系電商等平臺,最終成功覆蓋國內主流電商行業大部分玩家。
穩健的根基、良好的信譽,這都是極兔行穩致遠的根本。
另一方面,頭部快遞企業在進行更多元的嘗試,以此來加強自身實力。以菜鳥為例,其原本就擁有超1100個倉庫,在全球分布著380多個分揀中心,包括27個國際物流專用分揀中心及350多個國內物流專用分揀中心,末端網絡有4400個網點及逾17萬個驛站。
但隨著價格戰落下帷幕,菜鳥轉而將消費者體驗列為重點。今年,菜鳥推出今年又推出「1212」半日達模式,并計劃于年底完成覆蓋20城的任務。
優化運輸服務方面,京東、順豐也非常重視。京東上線“云倉達”業務,順豐推出“同城半日達”,齊刷刷將配送時效縮短至半日達。
如今,快遞行業的內卷之風吹到了時效、服務兩個維度。據招股書披露,截至2023年6月30日,極兔擁有104個區域代理及約8700個網絡合作伙伴;國內有轉運中心83個,以及超過18600個攬件及派件網點。
因此,盡管時效評估上極兔位列第一梯隊,但長遠來看,極兔在國內的網點布局和硬件鋪設上還需下功夫。畢竟,硬件基礎是渠道時效提高最直接的路徑,而網點又是觸達快件收寄雙方的終端,也是體現服務好壞的一方面。兩者均值得重視。
結語
快遞行業競爭的戰場逐漸擴大,戰火從價格競爭蔓延到時效服務上,這些無不給相關企業提出了更高、更精細化的運營要求。
極兔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上市,但面對未來,拋開價格戰這個思路,提高運送失效、服務質量仍將回歸快遞行業的話題中心,這也是需要各大企業長期建設和完善的要點。如今,極兔已經擁有良好的品牌聲譽和穩定的渠道資源,接下來更應該以此為基礎布局未來。
作者:琴聲奏響時
來源:港股研究社
申請創業報道,分享創業好點子。點擊此處,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!